明朝末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后,为了消除明朝遗老遗少的复辟思想和民族情绪,对明朝的书籍进行了大规模的焚书和禁绝。其中,《明史》的出版自然也成为目标,被列为禁史。

《明史》是由清代学者孔尚任、范应丙等人编纂完成的一部详尽记录 明朝全程的通史。由于其详实内容,不仅记载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还有对前朝皇帝及高级官员不利言论,这些都可能触犯清初统治者的敏感神经。

清初统治者实施严格控制政策,禁止民间传播与讨论过去帝国的事务,以此来巩固自己的政权基础。在这种环境下,《明史》的出版自然受到严厉打击,一旦被发现,就会遭到惩罚甚至连带株连家属。

除了直接禁止外,《明史》中的某些部分还隐含批评清初统治者的现实,如对于“崇祯大乱”后的混乱局面,以及对朱由检(崇祯帝)一系列错误决策所作出的评价,都可能引起清政府的警觉,使得《明史》成为了禁忌之物。

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在非正式场合或私密空间中,也极难找到敢于翻阅这部作品的人。因此,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明史》的秘密阅读故事,其中一些读者不得不使用暗号或者其他隐蔽手段来交流关于这本书的情报,从而形成了一种地下文艺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