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开国之君朱元璋,即明太祖洪武帝,确立了明朝的政治体系和皇位继承制度。他的统治时间长达三十多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位期间,他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法规,包括《大明会典》和《大明律》,这些法律制度至今仍有学者研究其历史价值。

朱元璋去世后,其子儿子朱允炆即位,是为明成祖。成祖继续父亲的事业,在内政方面推行了一些改革,如加强中央集权、发展农业生产等。此外,他在军事上也有所建树,如收复失地、扩展边疆,使得明朝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

成祖晚年指定其孙朱祁镇为太子,但他去世前不久又将宪宗改立为太子。宪宗即位后,不幸早逝,其弟朱祁钰即位于位,是为景泰帝。但景泰帝没有亲生子,因此被迫让位于侄子的儿子——正德帝。这一继承过程显示出当时皇室内部权力斗争的激烈程度。

正德帝虽然年轻,但在位期间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减税、提倡文艺等。但是,由于他过度沉迷于享乐生活,导致国家事务处理不善,最终被自己的兄弟发动政变废黜,并由兄长代替登基,这就是嘉靖帝。

嘉靖二十二年的戊辰(1553年),嘉靖帝驾崩无嗣,没有确定好的继承人。他死后的混乱局面最终以隆庆四年的己卯(1569年)由他的侄孙——武英公主之子的张居正推荐的一个选手——万历初年的宣宗来平息。当时宣宗已经是老迈,被认为不足以担任重任,但由于缺乏其他合适的人选,只好如此安排。在这之后,经过一系列宫廷斗争和政治博弈,最终由宣宗之孙光绪重新确立了稳定的皇家血统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