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形,即对形体变化要有充分的认识。这里主要是指导对对方形体变化的把握。如果对方力大速度快,我方自然不能以慢动作式的太极套路应对,只能随人之进退快慢而相随。在这一过程中,最佳时机在于把握对方最初的动作雏形,即“一动”。因为这时对方的速度、力量都未形成,最易处理。如果一动之机失了,可以继续破坏对方的发力距离,使之不能将力量作用到自己身上,这样自然无损亦。如果这一机又失去,则要用自己的身体承力、化力,使之在自己身上形成不能力点,没了力点,对方的进攻同样无效。这一个过程,实质上就是从对方发力距离之外到对方发力距离之内的过程,是一个知拍功夫。这个过程,是大多数练太极者长期难以做到的难解之谜。
第二个要把握的内容,就是懂劲。这里谈的是懂劲,其实在上面用身体处理对方的力的同时已经开始发生作用了。在此基础上,要做的是,在与对方相接触的一瞬间,必须通过听劲功夫,知道并把握住对方的身体重心及其移动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为发人于丈外。
第三、要做到化发结合,同化同发。许多人在实战中常常感到:我破掉了他的招之后再去打他时,他却又变了,所以只能化了一次再一次地打击,然后永远没有机会。我其实,这中间隐藏着的一个秘诀是在于没有真正掌握好如何进行化发结合。实战中,从来都是阴阳共存,而不是说先阴后阳或先阳后阴。而要达成这种状态,就需要让你的身躯成为活泼生动的一种桩子,一虚一实。一旦你的腿部承受到了敌人的力量,你就应该调整你的重心,并且根据敌人的重心运动来及时调整和前行。此即所谓“遇强则柔,不强则刚”的道理,也就是说,当你面对强大的力量的时候,你应该学会使用柔软的手段;当你处于弱势的时候,则需要变得坚硬不屈。你必须学会如何在承受和释放两个方面同步运转,以确保你既能有效地抵御攻击,又能迅速反击敌手。
第四、实战中的几个问题需要明确。一是怎样认识到敌人的力量大小?即使敌人的力量再巨大,如果它还没有被应用到我的身上,那么我就不会感到任何恐惧,因为我并不担心那样的威胁。但如果他们真的施展出他们最大的努力,那么我会立即采取行动以防止这些力量影响我的安全性。这意味着,无论其规模有多大,都不构成威胁,因为它还没有真正地进入我的生活领域。
二是怎样理解和感知敌人的速度快慢?尽管他们加速,以便混淆节奏并试图掠夺优势,但如果我能够随着他们不断改变节奏而跟随,他们加速或减缓步伐,我也可以保持相同的心态——急则急应,小步小走;缓则缓随,大步快速迈开脚步——哪怕他们再快,他们仍然无法逾越我的防线四周。
三是如何达到“急则急应”,“缓则缓随”?看似这只是涉及体魄上的比较,但实际上更深层次的问题关乎技巧高低。在太极修炼者中,有些人能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释放出巨大的潜能,这正是太极武术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而那些能够灵活适应各种情况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因为他们总是在寻找一种平衡,让每一步都既有足够的地位,也有足够的情感支持,为此可见得,“收敛”与“舒展”之间存在一种奇妙而神奇的地方,它们如同天上的云朵,或隐或现,或静或流转,如水涌潮汐一般起伏波浪般连绵不断,每一次伸缩都是为了创造新的可能,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表现形式上,而是一种内心深处真诚流露出的情感和意志。
五是怎样实现承受与转化能力?这是身法本身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推手这样的场合,还需通过身体自身经历各类冲击测试—包括猛烈力的冲撞以及高速运动—直至周围全无地方无法承受压迫也无法将其转换为自己的内源能源为止。当整个身躯皆成为某种不可摧毁的小石块一样,我们才算完成了一番探索途中的重要课题。此刻,我们终于明白什么叫真正掌控自已命运,与世界万物共存亡,无往不利,无往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