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仲宏(1271-1323),字仲宏,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诗论家,其家族世居浦城,但他后来迁居杭州。杨仲宏的祖父杨建曾为浦城人,他的父亲杨潜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诸生。
在元世祖至元八年的春天,杨仲宏出生于一个充满文学气息的家庭。自幼丧父,他随母亲搬到了杭州。在那里,他展现出了极高的学识和文学才能,深受赵孟頫等当代文人的赞赏。
杨仲宏年轻时并未正式从事仕途,而是在朝廷中担任国史院编修官,与修《武宗实录》有着重要贡献。之后,他历任海船万户府照磨兼提控案牍等职务。在仁宗延祐二年(1315)中科举考试取得了进士头衔,并被授予饶州路同知浮梁州事一职,最终升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
他的诗作以其含蓄老练而不陈腐著称,其中《题文丞相书梅堂》对文天祥进行了歌颂,同时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他还擅长借题画诗,将山水意境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如《云山图为茅山刘宗师作》、《题赵千里山水扇面歌》,这些作品展现了他对于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
除了诗歌创作外,杨仲宏还撰写了一部理论价值较高的诗论著作——《诗法家数》,这部作品强调了谚书对古典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他的作品被誉为“百战健儿”,体现出他那雄浑、议论性的风格与艺术气质。
尽管现在已无法找到他的全部散文,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一些存留下来的篇章窥见其文章风格:博而敏直,不肆自成一家言。这份独特的声音在当时就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并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文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