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年糕是为了纪念孝淑睿皇后,她是清朝时期唯一生下天子的原配皇后。1760年,喜塔腊氏出生在内务府大臣和尔经额家里。1774年,她通过选秀进入紫禁城,被乾隆一眼相中,被指婚给十五皇子永琰做嫡福晋。那时的永琰已被乾隆秘密立为储君。喜塔腊氏刚15岁,像朵含苞待放的玫瑰花一样,娇艳欲滴,赏心悦目。她性格柔顺、知书达礼,进退有度。

婚后几年,他们琴瑟和鸣,如同妇唱夫随般总有说不完的心里话。1780年,她为永琰生下第二女,此后的四年间,又为他生下了第二子绵宁、第四女庄静固主。乾隆非常喜欢绵宁,一直抱着他去御花园玩耍,为他摘花瓣、捉蜻蜓。在爷爷的陪伴下,他用稚嫩的笑声,将爷爷的心给牢牢拴住。

1795年,乾隆感觉自己在位60年够一个甲子数了,再坐下去,就该超过康熙帝所在位时间。他把帝位禅让给了永琰,即大清朝第七位皇帝嘉庆,当上了太上皇。而喜塔腊氏被嘉庆册立为皇后,与丈夫迁到毓庆宫居住。

1796年的正月份,嘉庆追封喜塔腊氏父亲和尔经额为三等承恩公。这对门庭式微好几代的大户人家来说,是龙恩普照之下的转运之机,让他们从小康走向富贵。但即便如此,在太上皇乾隆禅位之后,并没有离开紫禁城,喜塔腊氏还是每天都得去请安,不敢有任何疏忽,以免惹太上皇不高兴,从而影响到嘉庆。

然而,由于她的身体状况始终不佳,加上每日谨慎小心,最终她病倒了。在一次小产过后没几天,她就病倒了。不管御医如何治疗,都无效。她像一枚离枝头的树叶,一天天枯萎,一天天憔悴。当她回光返照地下床沐浴并化妆准备祭祀仪式时,无意中睡着便再也没有醒来,无声无息地结束了一生的显贵与平淡。

嘉庆悲痛欲绝,对这段结发夫妻23年的感情深厚感到空荡荡。他提笔写了一首《大行皇后挽诗》,表达了自己的哀痛与怀念。此诗虽短,却字字千斤、句句走心地流露出他的深情厚意。在丧事处理方面,由于当时权力仍然掌握在太上皇手中,大权傀儡之姿下的嘉庆只能隐忍,小心翼翼,不敢过分表现,以免惹怒太上皇。

最终,在治丧期间,这些隐忍的小心翼翼让乾隆满意,因为儿子孝顺。当次乍死去世仅一年多之后,有其独生儿绵宁亲自举行奠礼,而嘉慶親自為喪舉行大祭直至目送她入葬地宮時,他终于放声哭泣。此刻已经不见风云变幻中的乾隆,只剩下一个孤独的人在默默面对逝去的一切。而这个曾经生命短暂却又繁华交错的女性——孝淑睿祖母——留给我们的是一段特殊而又迷人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