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明朝英宗朱祁镇被广泛认为是“明成祖”,他的统治期间推动了中国经济和文化的繁荣。然而,他即位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野心勃勃、权谋多端,以及对手中的宦官和大臣进行残酷打压,使得他也成为了史学家们评价的一代暴君。

首先,朱祁镇篡位的方式极其阴险。自称为“太子”与母后合谋,将当时的皇帝——宣德皇帝软禁于景山宫,并通过一系列手段夺取了皇位。这不仅体现出他对权力的贪婪,还显示出他能够在关键时刻采取果断而冷血的手段。

其次,朱祁镇即位后,对手中的宦官进行了一场大清洗。他利用政变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同时借助于一些忠诚的大臣,如杨士奇等人,以此来稳定政局。但这并没有阻止他继续发动政治斗争,最终导致许多忠实的大臣遭到冤狱或被迫自尽,这种行为进一步证明了他的无耻之举。

再者,朱祁镇对待异己的手段非常残忍。在担任燕王的时候,他曾经将反叛者杀害,一度被流放。此后,即使回到京城,也未能改变这种屠杀异己的心态。他甚至将自己弟弟齐王朱棣排除在外,为的是确保自己的位置不受威胁。

此外,在处理重大问题上,朱祁镇表现出了极高的专制倾向。他对于地方上的抗议和民间疾苦视若罔闻,对于中央集权政策坚持到底,不顾百姓生活水平下降的事实。这种强硬且缺乏同情心的统治风格,让很多人看不到希望,只能默默承受着重重苛捐杂税和军事征讨带来的灾难。

最后,由于过度专制以及不断扩张国力而引起内忧外患,最终导致了著名的靖难之役。在这场内战中,尽管最终由朱棣(即后的洪武帝)胜利,但这也充分证明了一个事实:作为一代暴君,其统治虽然可能短暂却又显赫,但留给历史上的印象往往是深刻且负面的。

综上所述,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可以说明朝英宗朱祁镇是一位典型的人物形象——既有智慧也有残忍,有勇气也有野心,从而形成了一幅复杂而微妙的人物图像。而这一切都让人们不可避免地用“无耻”这个词来形容他的篡夺皇权和执掌国家期间的一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