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宣公——秦德公之长子,继承了其父亲的睿智与远见。秦宣公元年(公元前675年),周王朝正陷入一场宫廷危机,卫国、燕国联合攻打周王室,将惠王赶出了朝廷,并拥立了王子颓为新君。然而,这个局面仅持续了短暂时间。在秦宣公第三年的春天(公元前673年),郑伯和虢叔趁机刺杀了新君王子颓,并将惠王重新安置回京城。

这次事件不仅是周室内部矛盾的反映,也折射出当时各诸侯国之间权力斗争的激烈程度。秦宣公深知自己国家的实力尚未强大,因此在此之后,他选择保持中立,不参与其他诸侯间的纷争。他认为,作为一个小国,无需介入他国内部事务,更何况这些事关内政的问题,与自己国家无直接利害关系。此外,他还考虑到,如果自己的国家介入,却无法保障最终能掌握主导地位,那么必将自食其果。

通过这种睿智而冷静的决策,秦宣公成功避免了一场可能导致国家灭亡或严重损失的情况,为他的统治赢得了宝贵时间和机会。当其他诸侯国忙于彼此征伐的时候,秦宣公则专注于维护国内稳定,加强军备,使得他的统治期间实现了一段相对和平发展。这段时间对于建设起一个有序且繁荣的社会至关重要,为后来的战国时代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