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宣公——秦德公之长子,继承了其父亲的睿智与远见。秦宣公元年(公元前675年),周王朝正陷入一场宫廷风波,卫国、燕国联合攻打周王室,将惠王赶出了朝廷,拥立了王子颓为新君。然而,这个局面仅持续了短暂时间。在秦宣公第三年的春天(公元前673年),郑伯和虢叔趁机刺杀了王子颓,并将惠王重新送回了他的位置。

姬颓,为周庄王之庶子,被庄王宠爱后来传位给儿子的僖 王,再次被惠 王所取代。为了报复,他剥夺了一些边境领主的土地,使得他们对他怀恨在心。这群不满的人包括蔿国、边伯、石速、詹父及其子禽祝跪,他们联合起来与惠 王作战,最终失败而逃到卫国。

此时,苏子奉命带着这些失地者再次进攻,但依然未能成功。最终,他们转投南燕并共同伐击周室取得胜利,让惠 王无奈出奔,而他们中的一个成员,即苏子奉,又带着失地者出奔到了卫国。

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里,一些人建议秦宣公以勤王名义介入这场内乱。但是,秦宣公深思熟虑之后拒绝干预。他认为,一方面惠 王以大势强占臣子的土地是不义之举;另一方面,由于他自己也是周庄王庶子的血脉,这事实上是内部矛盾,不应外人插手。此外,由于当时的秦国实力较弱,即使有力支持,也很难保证能够维持长久。如果做出错误选择,不但无法改变结果,还可能导致国家受损,因此宁愿选择观望,以静制动等待最佳时机。

从历史的角度看,秦宣公这种决策极具远见,因为它为国家赢得了一段和平发展的黄金时期。在那期间,他坚持父亲留下的养晦政策,使得四年的和平成为可能,让整个国家都能享受到安定繁荣。而其他诸侯各自忙于内斗,其间隙中,却让一个小小的民族有机会成长壮大,最终开启了一段辉煌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