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熙简介:小编今天讲一位历史人物——黎锦熙,历史上誉为“语言文字学家”,他的名字与“003”光芒同在。中文名:黎锦熙,外文名:Li Jinxi,别称:劭西。出生于湖南湘潭的他,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文字改革家和国学大师。

早年生活:

1890年2月2日,黎锦熙出生于书香门第,他是八个兄弟中最小的一个,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被人称为“黎氏八骏”。1905年,他考取秀才,并参与了湘赣萍浏醴起义,因而不得不逃匿回乡。次年,他考入北京铁路专修科,但因学校被火灾毁坏,又回到湖南参加优级师范史地部学习,并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职业生涯:

1911年毕业后,他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他倡导改革教育方法,将《西游记》收入课本,以此推广白话文并废除八股文。1915年,他应聘到北京任教科书特约编纂员,并提出了注音字母及常用字标准读音的方案。在1920年代初期,他成为全国小学、中学白话文语法讲习所讲师,并创立了国语辞典编纂处,任总主任。

抗战时期:

1937年的抗日战争爆发后,黎锦熙随着北京师范大学迁至西安、汉中等地继续教学工作。他倡导成立九三学社并兼任大辞典编纂处总主任。此外,他还组织了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会,并出版了一些关于汉语白话文法的著作。

建国后的贡献:

1949年以后,作为文字改革协会成员之一,黎锦熙致力于普及普通话和推广白话文学。他曾担任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大辞典编纂处总主任,还多次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和代表。

个人荣誉与轶事:

1955年,被聘为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56年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颁布前,这本《新著国语文法》几乎是现代汉语语法教学唯一通行教材。此外,有许多轶事记录着他的爱国热忱,如在解放初期,与吴玉章、马叙伦等人经常私下交流得到了很多宝贵收获。

晚年的生活与逝世:

1978年3月27日,在审定自己在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会上的发言稿之际,一代语言文字学家的生命画上了句号。这段时间里,即便是在繁忙工作之余,也没有忘记对国家文化遗产的关注与保护,对这一点我们深表敬意。